在全市教育系统务虚会上的发言
婺源县教育体育局 吴细和
(2017年1月17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县教育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教育局的精心指导下,以打造书乡婺源,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坚持依法行政,狠抓队伍管理,强化安全保障,推动特色发展,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尊师重教氛围日益浓厚,教育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二是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三是教师队伍素质显著增强,教育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总的来说,我县教育工作取得的成效是明显的,发展的形势是有利的。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财力有限,发展教育事业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一是改善办学条件任务艰巨。需要维修改造的项目较多,而每年上级下达的项目资金相对较少,加上县级财力有限,建设程序繁琐,教育项目建设进度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目标要求。二是教师队伍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缺编依然严重,部分学校不得不继续聘用代课教师。农村中小学教师结构不够合理,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农村学校音乐、体育、美术、计算机教师缺乏等问题较为突出。三是学校办学行为不够规范。部分学校在师德建设、教育教学管理、收费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有不少教师(特别是城区一些小学教师)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仍然在从事有偿家教(补课)活动。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择校问题仍然存在。
2017年,是我县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加快教育强县建设进程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动向,围绕市、县下达的新目标、新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强化举措,努力推动全县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以教育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认真实施“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不断优化城乡学校网点布局。稳步推进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全面改薄”、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扩充城区教育资源,启动实施城南片区紫阳二小和梅林中学改扩建工程。全面提升教育装备和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创建和“智慧校园”建设,全面推行中小学电子备课工作,促进“互联网+教育”全面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强教育城域网项目管理和应用,全力推进二期工程建设。
二、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加快教育内涵发展
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核心,社会关注的焦点。新的一年,我们将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围绕质量这个主题,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牢固树立教学中心意识和质量意识,以打造“高效课堂”为核心,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结合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继续做好“定时定校”教研活动,推进校本研训常态化、一体化。完善学科教学质量发展性评价方案,积极探索多元的评价方式。
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先,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德育内容体系。坚持能力为重,深入研究课堂教学,完善科技实践、社会实践等培养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大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和综合实践基地建设力度,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创新开展学校体卫艺工作,举办好各类体育、艺术赛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切实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引导学校和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进一步规范中小学课程、班额及作息时间设置,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禁违规组织集体补课,确保每天学生体育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三、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爱教学、会教学、教好学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为此,我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常抓不懈。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增强广大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完善科学有效的教师考评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舆论宣传和社会监督,全面整治教师有偿家教(补课)行为。二是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不断完善新教师招考聘任机制,优化农村教师年龄和专业结构。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妥善实施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三是注重与教育发达地区合作。认真做好与上海市静安区的对接工作,采取“派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构建两地学校“一对一”结对帮扶机制,全面提升中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素质。
四、以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为保障,促进教育和谐发展
校园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基础,师生安全是教育工作的底线,抓好学校安全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要真正树立“安全第一”、“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的理念,不断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防范机制。严格落实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制度,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加大安全教育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自救知识教育,做好突发事件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自护自救能力。扎实开展好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接送学生车辆专项治理和消防安全专项整治等工作,让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成为社会满意、家长放心的校园。